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

(舊文)還原「三隻小豬」成語的新聞爭議


還原三隻小豬成語的新聞爭議

媒體昨(22日)起大幅報導、批判教育部把「三隻小豬」列為成語的世紀笑話。因為之前對媒體的炒作及數項危言聳聽的新聞(如「瀝青鴨」新聞事件)如歷在目,因此上教育部網站了解個究竟,以免自己也成為共犯。

果不其然,裡面大有文章。媒體在此次報導中,再度犯了斷章取義、錯誤報導之嫌。

《「三隻小豬」竟被教育部列為成語》這個新聞來源,是根據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於九十四年四月中旬正式推出的「成語典」網路版內容而來。不過成語典網路版「編輯說明」欄裡,很明確的指出,

本《成語典》分「正文」及「附錄」兩部分。「正文」收錄成語之解說內容五千餘條,「附錄」則收錄與正文相關之成語資料二萬三千餘條,其中「附錄」又分為
(一) 正文參考資料。
(二) 參考語料。(包括「電影及小說類」、「佛教類」、「道教類」、「聖經類」等)
(三) 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所收成語。

回過頭來看三隻小豬的資料,它其實不是被收錄在成文典的「正文」部分,而是在「附錄」的第二項「參考語料」中的電影及小說類。讀者如果點選進去「電影及小說類」,會看到以下這段編輯說明:

「電影及小說類」收集了一些從電影片名或小說篇名所延伸出的語料。小說部分包括了童話。解說的體例先介紹電影或小說原出處,簡述內容大要,再舉例說明現代用法。

從資料源可以看出,教育部並未真的把「三隻小豬」列為正式的成語,反而是為了豐富成語典,而收錄的附錄。媒體如果不是錯把馮京當馬涼,就是蓄意炒作。而無巧不巧,這次率先報導「三隻小豬成語」的電子媒體,也是之前錯誤報導〈瀝青鴨新聞事件〉,造成民眾食不安心、鴨農血本無歸的電子媒體的關係企業──年X新聞。


事實上教育部在編輯這套《成語典》時,著實花費了不少心力。其中所收錄的成語,是整合了坊間原有的三十種成語工具書,先建立總資料庫,再從中選取出現頻次較高的前五千筆成語。至於收錄的成語除了有典源出處、具多層表義功能的成語之外,也把某些「已見流行的書面慣用語」收纳進去,主要以四字語句為主,也有三字或五字的。

個人認為,值此資訊化時代,教育部花了三年時間,編輯這套歷來最具規模的網路版成語典,而且不侷限在傳統成語框架裡,不只符應國人及學子日益數位化的需求,對中文教育及教學有極正面的價值,更是方塊字面對資訊化強烈衝擊下的一個有效回應。*

※〈參考網站〉教育部成語典網頁:http://140.111.34.46/chengyu/sort_pho.htm



附記:
1、這篇文章是在2007年01月23日凌晨03:00完成。較杜正勝回應媒體三隻小豬也是成語的強辯之詞更早一些。我常在想,杜正勝在面對媒體的不善智,到底是他的真性情,還是他的愚惷,恐怕他自己都搞不清楚。
2、另外,我認為「意在言外」這句話的意思,是指人通常把真正想的、不敢說的隱藏在後,反而浮出檯面的理由則通常充滿道德的正當性。至於他們害怕的是什麼呢?是杜正勝堅持的本土化教育政策基調,還是莊國榮堅持台灣民主紀念館的正名運動?果如是,莊、杜也有機會被釘上十字架,供世人憑弔、瞻仰。這可能是向他們丟石頭的人所始料未及與未深刻思考的吧?!

沒有留言: